top of page



Pitiro Akiyok
曾彼得,阿美族,22歲
臺東縣成功鎮小港、
麒麟部落/新北市新莊區
「我真的抓得住這首歌嗎,
會不會只是學到一首歌而已」
「老人家說的話會在歌詞裡面,
生活過的東西會在旋律裡面,
我想要去追這件事情」
搶先聽
那些練習
反覆哼哼唱唱的時候
「你拿到了嗎?」
某一天,某一次假期,
我在台東某一個燈光絢爛、
聲音澎拜的擁擠空間,
無來由地哼起傳統歌的旋律,
突然,坐在長桌旁的一位哥哥
用力拍打了我肩膀:


「你繼續唱」

「還是有一點唱中文歌的那個樣子」

「你的聲音,你要珍惜,
平常好好地聽老人家怎麼唱」

在學習的過程,我不知道為什麼
好像明白用中文很難教唱傳統歌謠的感覺,
不過就跟著那個哥哥的帶領,
聲音好像不再想得太多,
更能投入,也拋得更遠。

「你拿到了嗎?」
他最後說出口的時候,
我點點頭,心裡卻滿腹疑問,
為什麼不是學會了?
為什麼不是記起來了?
而是「拿到了嗎?」。

或許只是一個慣用詞吧,
但到底聽完、學唱完一首歌之後,
它會被置放或是漂流在我生活的哪裡?
我不清楚,也不曉得究竟我拿不拿得到?
而肯定的是,


我想要把握住每一個能夠和它相遇的機會。

「今年豐年祭頭目唱的那首歌,小港好~~~久沒有人唱了」
聽完哥哥說完這句話,我當下就在思考一件事情:
如果沒有人繼續唱下去,
老人家在過去生活的聲音會消失,
久而久之,就會被大家遺忘。
在學習部落歌謠的這條路上,每當準備認識一段音符,通常起頭會是對方問說:「你會不會唱這首......」,就哼起旋律,不會帶到歌名。
歌名幾乎非創作者所命名,由於許多歌謠的起源已不可考,以下都是以我自己生活中常用的稱呼或常聽別人提起的名稱做標,不要介意!

第一次學歌的聲音
成功鎮的歌
00:00 / 02:30

抬腳歌
00:00 / 01:07
旋轉歌
00:00 / 00:56

馬蘭姑娘
00:00 / 00:56

日出東方
00:00 / 01:27

石頭歌
00:00 / 00:22

餵奶歌
00:00 / 03:10
